在排球比赛中,场地四周的无障碍区是确保运动员安全、比赛顺利进行的重要部分。根据国际排球联合会(FIVB)的规定,比赛场地周围必须设置无障碍区,其尺寸和测量方法有明确的标准。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正确测量排球场地四周的无障碍区。

一、无障碍区的基本要求
无障碍区是指排球场地边界线以外的区域,必须保持没有任何障碍物,包括广告牌、座椅、设备或其他可能影响运动员移动或比赛进行的物体。具体要求如下:
1. **前方无障碍区**:从端线(底线)向外至少应延伸8米。
2. **侧方无障碍区**:从边线向外至少应延伸5米。
3. **上方无障碍区**:从地面向上至少应留有12.5米的高度,确保球不会碰到顶部的障碍物(如天花板、灯具等)。
这些尺寸适用于国际比赛,对于非正式或业余比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运动员的安全。
二、测量工具准备
在开始测量之前,需要准备以下工具:
- 卷尺(长度至少20米)
- 标记工具(如粉笔、标志锥或测量桩)
- 水平仪(可选,用于确保地面平整)
- 记录本和笔(用于记录数据)
三、测量步骤
1. 确定场地边界
首先,明确排球场地本身的尺寸。标准排球场地为18米长、9米宽,由中线分为两个9米×9米的半场。确保场地线清晰可见,必要时重新标记。
2. 测量前方无障碍区(端线外)
- 从端线(底线)的中点开始,使用卷尺向外测量8米,并在此处做一个标记。
- 沿着端线的两端(即场地的两个角落)同样向外测量8米,并做标记。
- 用直线连接这三个标记点,形成一条与端线平行的线,这条线就是前方无障碍区的外边界。
3. 测量侧方无障碍区(边线外)
- 从边线的中点开始,向外测量5米,并做标记。
- 沿着边线的两端(与端线交界处)同样向外测量5米,并做标记。
- 用直线连接这些标记点,形成与边线平行的线,这就是侧方无障碍区的外边界。
4. 检查上方无障碍区
使用测高仪或卷尺(如果需要测量高度)确保从场地地面向上12.5米内没有任何障碍物。如果是在室内场馆,注意检查灯具、横梁或其他悬挂物。
5. 标记和记录
- 使用标志锥或粉笔明确标出无障碍区的边界,确保所有人员(运动员、裁判、工作人员)都能清楚看到。
- 记录所有测量数据,包括前方、侧方和上方的尺寸,以备后续检查或调整使用。
四、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1. **地面平整度**:无障碍区的地面应尽可能与比赛场地保持同一水平,避免有台阶、坡度或其他不平整情况。
2. **障碍物清理**:确保无障碍区内没有任何临时或永久障碍物,如椅子、广告牌、设备等。如果有必要放置物品,应在比赛前移除。
3. **非标准场地的调整**:如果场地空间有限,无法完全满足标准尺寸,应优先保证前方无障碍区(至少5米)和侧方无障碍区(至少3米),并确保上方高度不低于7米(适用于业余比赛)。
4. **定期检查**:无障碍区的尺寸可能会因场地调整或临时布置而发生变化,建议在每次比赛前重新检查。
五、总结
正确测量排球场地四周的无障碍区是保障比赛安全和公平的重要环节。通过遵循国际标准,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可以确保场地符合要求。无论是正式比赛还是日常训练,对无障碍区的重视都能有效减少运动员受伤的风险,并提升比赛体验。
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确认测量结果,建议咨询专业裁判或场地管理人员,确保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