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7月19日,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奥林匹克体育场人声鼎沸。当一支由40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高举五星红旗步入会场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派团参加奥运会,标志着新中国正式登上国际体育舞台。

由于当时国际奥委会内部对新中国的承认问题存在争议,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开幕后才收到正式邀请。尽管时间仓促,周恩来总理仍然果断批示:"要去!只要能把五星红旗插到奥运会就是胜利。"7月25日,代表团从北京启程,经过四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在29日抵达赫尔辛基。
虽然大部分比赛已经结束,但中国运动员吴传玉仍然赶上了男子100米仰泳预赛,成为新中国在奥运赛场上的第一人。足球队和篮球队虽然未能参加正式比赛,但仍与芬兰当地的球队进行了友谊赛,展现了中国运动员的风采。
这次参赛虽然成绩有限,但其政治和外交意义重大。通过奥运会这个国际舞台,新中国向世界宣示了自己的存在,打破了当时国际上某些势力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正如代表团负责人荣高棠所说:"我们来的目的不是为了夺取金牌,而是为了在国际舞台上升起五星红旗。"
赫尔辛基奥运会成为新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起点。此后,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终于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并逐步成长为世界体育强国。而这一切,都始于1952年那个夏天在赫尔辛基的首次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