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球射门击中门框:裁判如何判定补射是否有效?

足球 2025-11-03 02:11:37

在足球比赛中,点球大战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然而,当点球射门击中门框后,球员的补射是否有效却常常引发争议。裁判的判定依据是什么?本文将从规则角度解析这一问题。

点球射门击中门框:裁判如何判定补射是否有效?

规则依据:足球竞赛规则第14条

根据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IFAB)制定的《足球竞赛规则》第14条,点球主罚过程中,裁判需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

1. **主罚球员触球次数**:点球主罚球员在踢出点球后,在其他球员触球前不得再次触球。

2. **皮球是否停止运动**:点球射出后,只有当皮球停止运动或出界,或裁判鸣哨停止比赛后,该次点球过程才算结束。

3. **守门员位置**:守门员必须在球被踢出前,站在球门线上且不得提前移动。

击中门框后的补射判定

当点球射门击中门框后,裁判需要根据以下情况判定补射是否有效:

1. 主罚球员补射

如果点球主罚球员在球击中门框后,在其他球员未触球的情况下直接补射,属于违规行为。裁判应判罚间接任意球,由对方球队在违规发生地点罚球。

2. 其他球员补射

如果点球击中门框后弹回场内,其他球员(非主罚球员)可以补射。只要补射时不存在越位或其他违规行为,进球有效。

3. 球是否完全出界

如果点球击中门框后直接弹出底线或边线,裁判会判罚球门球或角球,此时任何补射行为均无效。

裁判的判罚流程

在实际比赛中,裁判需要迅速做出判断:

- 观察点球射出后球的运动轨迹及是否触及门框。

- 确认主罚球员是否违规第二次触球。

- 判断其他球员补射时是否处于合法位置(如不越位)。

- 在必要时借助VAR(视频助理裁判)回放确认。

经典案例

2018年世界杯小组赛,葡萄牙对阵伊朗的比赛中,C罗主罚的点球被扑出后,他试图补射但被裁判吹罚违规,原因正是他在其他球员触球前第二次触球。这一判罚完全符合规则要求。

结论

点球击中门框后的补射是否有效,关键在于主罚球员是否违规二次触球,以及其他球员补射时是否符合规则要求。裁判需要依据《足球竞赛规则》第14条迅速做出准确判罚,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对于球迷和球员来说,了解这一规则也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争议。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