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在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出生,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叫陈芋汐的孩子,会在十几年后站上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然而,命运的转折往往始于不经意的选择,陈芋汐的跳水之路,正是从她7岁那年开始的。

那一年,上海市跳水队的教练到陈芋汐所在的小学选拔苗子。在体育课上,教练们注意到这个身材修长、动作协调的小女孩。经过简单的弹跳力和柔韧性测试,陈芋汐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她的空中感觉特别出色,水感也很好。
“想不想学跳水?”教练蹲下来问她。
年幼的陈芋汐眨着大眼睛,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这个简单的决定,开启了她不平凡的体育生涯。
进入少体校后,陈芋汐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训练。每天放学后,她都要赶到训练馆,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基础动作练习。压韧带、练弹跳、学习入水动作...这些对7岁孩子来说枯燥而艰苦的训练,陈芋汐却很少叫苦。
“她总是最早到、最晚走的那一个,”启蒙教练回忆道,“别的孩子练累了会偷懒,但她不会,每个动作都要做到自己满意为止。”
跳水是一项需要克服恐惧的运动。第一次站在3米跳台上,陈芋汐也害怕得双腿发抖。但她没有退缩,而是在教练的鼓励下,闭上眼睛,纵身一跃。那一刻的失重感,成为了她日后无数次腾空的起点。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时,陈芋汐才3岁。谁又能想到,13年后,这个曾经在电视机前懵懂观看比赛的小女孩,会站在东京奥运会的跳台上为国争光?
启蒙之年的每一个基本动作练习,每一次落水时的疼痛,每一滴汗水,都在为未来的辉煌做着铺垫。从零到奥运冠军的路很长,但起点,就在那个普通的7岁之年。